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资讯

安陆市实验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时间:2020-01-0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习惯培养又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推进我校“高效课堂”的建设,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目标,以培养不同学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首先,学习习惯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全体学生的习惯水平的提高为基本立足点。其次,学习习惯培养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外活动上、教育环境上。

2、主体性原则

学习习惯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坚持外部帮助和自我内化相结合,坚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调节作用,主体的践行,完成主体的内化。

3、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活动,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持之以恒原则

学习习惯的培养难在起点,贵在坚持。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持之以恒,严格训练,要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完善的督查制度才能见效,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能是徒劳的。

5、统一性原则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校教育,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和意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

三、实施内容

(一)、学习基本姿势

1、坐的正确姿势:头正、肩平、身要直、胸稍挺起,两臂重叠于桌面、两条大腿平放在椅面上,双脚平放于地面。

2、站的正确姿势:双脚并拢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眼看前方。

3、读书的正确姿势:双手捧着书本,书本上端稍抬高与桌面成45度角,头稍向前倾。1、2年级要求指读,3-6年级捧着书读。

4、听课的正确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5、写字的正确姿势:

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

手姿: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靠着。不松不紧握着,平心静气写着。 

写字时头比看书时要再稍向前倾斜。两臂同时放在桌面,并且长度要相等,不能两臂一长、一短,或单臂放在桌面。

(二)、课前规范

1、准备好上课所需书本及文具用品,按顺序摆放在桌角(桌左生放左角,桌右生放右角)。

2、小预备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在自己位置上安静坐好,小憩收心,等待老师前来上课。

(三)、课间规范

  1、课间不能远距离外出,应及时上厕所。值日生要及时擦黑板,清理讲桌,学生自觉维护座位四周卫生。

 2、课间可轻微活动四肢,或在室内窗前远望,也可闭目养神。不在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出怪声或进行激烈活动。

 3、在本班教室外上课,站队往返,不打闹,不喧哗。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不能留守教室(不能前往上课,必须给任课教师请假)。

 4、课间操后,不需回教室的班级,必须在其它班级退出操场后,方可离开。

 5、预备铃声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静息,好等候教师上课。

(四)、课中规范

课中学习规范

 1、礼:上课铃响,老师示意上课后,班长或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学生立即起立,立正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动作迅速、声音洪亮。上课迟到,要在门外喊“报告”,得到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教室;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教室时,须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2、坐:遵守纪律,坐姿端正,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不思想走神。

 3、听:听讲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尊重他人发表意见,做到静心倾听,认真思考,能针对发言及时做出补充或相应评价,同学回答精彩时,微笑点头或自然鼓掌。认真倾听老师讲解,边听边思考,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4、答:举手时应用右手,肘关节放在桌面上;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起立发言,双手自然垂下;发言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表达清楚,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别人发言,要认真听取,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建议在反驳别人的看法时,可先说:“老师,我不同意×××的看法,我认为……”“老师,我想对×××的发言再补充几点看法。”……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见解)。

5、问:培养质疑的习惯。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不明确、不理解的问题有勇气向老师、向同学质疑和提问,并踊跃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6、议:合作学习求实效。座位前后4人自觉生成讨论小组,组长由班主任组织定出,可以轮换,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做课堂的主人。活动时音量适中(小组内听得见又不影响他组学习)、全员参与(不能出现以优代劣或旁观)、紧扣主题(不能讲、做主题以外之事)、积极交流(小组内的交流,班级交流的内容是小组成员思维碰撞的结晶,不是个人见解)。敢于争辩,在学习中,同学们共同创设一种“自由争辩交流”的氛围,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争辩、互相交流应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7、记:养成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记录下重点内容、自己的点滴体会以及尚未弄懂的问题,善于用圈、点、画、批注的方法参与学习。采用书本记录为主、笔记本记录为辅两种形式。

8、写: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9、拿:拿、放课本铅笔盒等文具时要轻拿轻放,铁皮文具盒课前要提前打开,不要弄出声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10、净:使用笔墨纸张时,要注意清洁卫生,不乱扔废纸头、材料垃圾,不乱甩墨水,不乱放文具,保持桌面桌洞整洁有序。

11、安:上课时要注意安全,实验课要认真观察,注意老师提示的实验要点、动作要领,遵守规章制度。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得离开指定的活动区域。

课中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善于思考。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2、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3、乐于合作。课堂上,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主动性:

老师,我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老师,我有个大胆的猜想,能说一说吗?

老师,我还想再试一试,可以吗?

老师,我对刚才的想法还想做点补充,是……

批判性:

我认为您的看法可能有一些不妥,我想是……

××同学,我认为你的想法可能是错的,我认为……

××同学,我认为你的分析有一点漏了,可能是……

老师,我认为××同学的做法并不好,我能说一说吗?

礼节性:

谢谢老师的鼓励。

谢谢大家的夸奖。

谢谢大家的鼓励,其实我也很一般。

谢谢,我一定会努力去做的。

谢谢。

评价性:

我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大家能帮我指点一下吗?

对不起,我不同意××的看法,我认为可能是这样的………

××同学说得真棒,但我有不同的想法,说出来请大家指正。

(五)、课后规范

1、教师宣布下课后,班长或值日生喊“起立”,全班学生立即起立,立正向老师致谢(老师再见),礼让老师出教室后,学生再安静进出教室,做到不拥挤、喊叫。

2、上节课结束,上课老师提示学生立即把下节课所用课本、练习本、文具整齐地摆放在指定的位置(桌面左上方摆放课本、练习本,中间靠前摆放文具盒及其它学习用品)。再离开教室游戏、上厕所……

3、如需上交作业,应先交课堂作业,再做其他活动。

(六)、作业规范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2、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动脑完成作业。做题时要仔细审题,理清思路和方法。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5、反思、自查、自改。认真阅读老师的批示,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并认真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七)、课外规范

1、认真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其次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2、及时复习。要让学生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3、课外阅读。语文教研组应该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4、每天课外阅读时间1—2年级不少于30分钟,3—6年级不少于一小时。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课本、书籍等学会应该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四、实施要求:

1、加强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学习习惯养成氛围。

2、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从学生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抓起,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3、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4、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形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6、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7、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各种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不同的阶段要前后一致,绝对不能左右矛盾、前后矛盾。在学校内班级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必须一致,在班级内班主任的要求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必须一致,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要求必须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

五、实施措施

1、将每年的三月与九月定为常规管理规范月,集中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年级组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成月重点抓、日常坚持抓。

2、各教研组依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按年级段分层次制定习惯养成目标和措施(附进度表)。按计划实施,定期组织相关活动。

3、学校制定相应考核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考核、监督。每学期评选学习习惯标兵,进行表彰。教科室、教导处将不定期对全校学生基本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进行阶段性的督查,各学科、各年级的教研员也将利用平时的随堂听课、达标课活动、专题活动等各种机会宣传并检查、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学校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抽查或调查问卷,检查成绩纳入任课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5、建章立制,确保长效。学习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各教研组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学校将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把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作为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强化措施,坚持不懈,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不断总结反思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坚持“有效方法+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策略,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纳入教师日常考核成绩中,使学习习惯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018年10月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