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议论文论证方法:喻证法

时间:2021-03-3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专题14:巧喻理至 引譬文高
——怎样运用喻证法
时评典范
机会从来就不是均等的
卢海娟
鹰是天空的霸主,争勇斗狠是鹰的本性。 
只是,再强的生命,最初都是柔弱的。
刚刚摆脱蛋壳的鹰宝宝羽毛乳黄,细细柔柔,嫩嫩的脚爪几乎撑不起身体的绒球,因此走起路来脚步蹒跚,跌跌撞撞。但是就算这样弱小,小鹰也有着一颗凌厉霸气的心——几只鹰宝宝挤在鹰巢里,母鹰出去觅食,此时一定会有那么一个高调的家伙精力旺盛却又极其无聊,它开始发起挑衅。兄弟姐妹中,倘若与自己旗鼓相当,一次交锋探了底,偶尔的对峙也就罢了,倘遇见的是躲躲闪闪身体孱弱或是出生较晚的,它便会得寸进尺,日日追撵不休,抢了弱者的食物,啄掉弱者的羽毛,啄得弱者四处逃避。
所有的规避退让全不奏效,欺负弱者就是鹰宝宝生活的重要内容,连母鹰也很纵容鹰宝宝之间的争斗,从来没有保护弱者这一法典,一任强势的鹰宝宝事事占尽了先机。在这种情况下,体弱胆小的鹰早早就会夭折。
在鹰的世界里,机会只属于强者,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这是唯一的生存准则。
不久前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说四个人生活无忧,住在一处,问他们日常所为,三个人的答案都一样:吃饭、睡觉、打豆豆。等问到第四个人时,答案却变得简单——吃饭、睡觉。问的人心生好奇:你怎么不“打豆豆”呢?
这人说,我就是豆豆。
看来,恃强凌弱原本也是人的本性,而弱者的悲哀除了带来笑料之外,真是一文不值。
不过传统观念认为,“强”与“弱”均有机会,有时“弱”还能战胜“强”,捷足先登。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强,弱之胜刚,天下莫不如,莫能行。”
从表面看,水珠确实渺小、柔弱,但水珠们汇聚到一处,便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它以冰、霜、雨、雪、雹等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又不断流动,更具有无可比拟的耐心和韧劲,终成“洪水猛兽”——水哪里是卑微的弱者,它的“柔”是柔韧之“柔”,它的“弱”是表面用以蒙蔽于人的智慧。水的柔弱不是脆弱、不是孱弱,不是弱者的“弱”;同理,老子所谓的刚强也不是真正的强势,老子所阐述的,只是两种存在的姿态。
所以说,以弱胜强,必不是真弱。项羽破釜沉舟,让将士们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把数量的“弱”变成了力量的“强”;太极四两拨千斤,是因为招数和智慧足够强大,把力量的“弱”变成智慧的“强”……大自然是个巨大无比的转轮,我们都在自然法则的掌控之中,物竞天择,谁也逃不出这个维度。
大好的机会从来就不是均等的,它只青睐于勇往直前努力去争取它的人。世界从不属于弱者,生命如果不够强大,大自然就会将它淘汰出局。

技法获取
公正公平,机会均等,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呼求,本文作者却道机会从来就不是均等的,真乃大逆不道,然而静听作者的分析,你不得不承认言之有理。恃强凌弱原本也是人的本性;大好的机会从来就不是均等的,它只青睐于勇往直前努力去争取它的人:这些言论发人深省,催人奋发,逼人上进。
本文运用喻证法,具体形象地阐发抽象的道理,使抽象的道理越发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操作层面上说,本文喻证法运用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借动物法则,显人生哲理。
讲述弱肉强食的法则,阐发勇往直前的人生道理,当然可以通过对人类实践中正反事例的剖析来完成,但本文却花许多笔墨来展现鹰的成长:在几只鹰宝宝挤在鹰巢里,“有那么一个高调的家伙精力旺盛却又极其无聊,它开始发起挑衅”;“倘遇见的是躲躲闪闪身体孱弱或是出生较晚的,它便会得寸进尺,日日追撵不休,抢了弱者的食物,啄掉弱者的羽毛,啄得弱者四处逃避”。作者通过动物生存法则的展示,形象地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作为个体生命,应当努力使自己强大起来,不要永远躺在弱者的摇篮里,指靠法则的保护。以动物比人类,用动物的生存法则喻人生哲理,生动鲜明,颇有艺术感染力。
第二,借寓言笑话,显人间真相。
我们读过“刻舟求剑”“伯乐相马”“庖丁解牛”等许多故事,其实这些故事在前人的文章里都是用来阐发某种道理的。这样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寓言,并非实有其人,但作者借这些典型的故事来阐发抽象的道理,以实喻虚,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本文作者深通此法,他借用了打豆豆的一则段子,来展示人间景象,暴露弱者的悲哀。四个人住在一处,三个人的日常所为都是吃饭、睡觉、打豆豆,唯独第四个人只是吃饭、睡觉,不打豆豆,他何以如此?原来他就是“豆豆”,豆豆自然不会“打豆豆”。这是一则近乎寓言的笑话,虽然夸张可笑,却也让人明其理:甘做弱者是可笑的,更是可悲的。
第三,借自然现象,显普遍规律。
借自然现象来阐述某种道理,这是前人著作里经常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巧喻善比,往往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从寻常的自然现象中了解深刻的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即以《道德经》的论述为基础,对水进行深刻的分析:“水珠确实渺小、柔弱,但水珠们汇聚到一处,便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它以冰、霜、雨、雪、雹等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又不断流动,更具有无可比拟的耐心和韧劲,终成洪水猛兽”“它的‘柔’是柔韧之‘柔’,它的‘弱’是表面用以蒙蔽于人的智慧”。通过对水的描述和分析,弱能胜强、强弱互转的普遍性、真理性就得到了形象的展现,文章的说服力也更强了。

技法链接
喻证法运用例谈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议论文旨在说理,而道理常常是抽象的,深奥的,运用喻证法,借助形象化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事理,就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说明和论证。
下面结合2011年高考作文,谈谈喻证法在考场作文中的具体运用。
一、用比喻作标题,统摄全文。
有些文章的论证,像鲁迅的《拿来主义》那样,整体上建立在比喻的基础之上,就可以用比喻来制作文章的标题,以此统摄全文。福建某考生的《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就是这样的作文。文章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为标题,以“让我们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人生”为中心论点,以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印象派大师雷阿诺、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等人的事实为论据,在“帆”“桨”意象的统摄下行文,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在这篇文章里,“帆”和“桨”不是作为具体的论据,而只是作为“理想”和“工作”的一种比喻性说法,既形象,又贴切,这就使文章有了丰厚的意蕴。
二、用比喻作题记,揭示文意。
严格地说,议论文是不需要题记的,但有些同学喜欢写抒情性议论文,这时用比喻性的语句来作题记,既可以辅助证明,暗示文意,又能增加文采。辽宁某考生的《你不是我的航向》就是如此。作者首先以比喻作标题,再以“生命的河流在人生的两岸尽情流淌,我放弃了盲目的跟随,选择了理性的航向,坚信,那边洒满了灿烂的阳光!”作题记,然后引出论点“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要在生活的海洋中彰显自己的魅力,于道德的天空中独守自己的成长”,展开抒情议论。这里的题记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既是揭示标题的含义,规定了文章的方向,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意。
三、用比喻来起兴,引出论点。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许多同学也把这种方法移用到议论文的写作中来,即先叙述一个或一组比喻,然后引出论点。例如湖南某考生的《走出自我》一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树不应只看得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的哺育;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大海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深邃,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正发大树,花儿和大海一样,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烂的未来。”整个语段两句话,前一句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既有引出论点的作用,又有证明论点的作用。
四、用比喻助说理,阐发观点。
比喻论证和事实论证不同,比喻并不能像事实那样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但它可以起到阐发和说明论点的作用,使论点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请看广东某考生《回到原点》中的一段文字:“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在这里,作者通过“成熟的外衣”“不必要的包装”“原地踏步”等比喻很形象地揭示了“回到原点”的内涵,对论点起到了很好的说明、解释作用。
五、用寓言助说理,阐释己见。
议论文常常引用寓言、童话等非现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事实论据,同比喻一样不能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否,但可以起着形象地说明论点的作用,有人将这样的论证称为类比论证。福建某考生的《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中就有这样的论证:“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工匠的故事显然不能证明热爱就能创造奇迹的观点,但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六、用比喻作论点,增强意蕴。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我们可以用比喻句来做中心论点,领起下文,就会增加文章的意蕴。例如,天津某考生的《镜子》以“莫把镜子当成手电筒”,就比直白的观点“要经常检查自己”有意味得多。江苏某考生的《拒绝平庸》开头这样写道:“有人说,不需要快,不需要深,只要能游就是鱼;有人说,不需要远,不需要高,只要会飞就是鸟。”然后作者话锋一转,提出自己的主张:“可是我要说,人当争做要做奋飞的鹰,莫做爬行的鸟。”接着以“爬行的鸟飞不高”“爬行的鸟走不远”“爬行的鸟多危险”为分论点,展开论述。文章纲举目张,而又意蕴丰厚。
七、用比喻作总结,深化文意。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而比喻正是打造豹尾的常用手段之一。请湖南某考生《特立独行》的结尾:“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水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成就了一世美名;溪水不争流,叮咚山林幽壑间,清澈婉转,照映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一生清誉。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的背影。”用比喻句结束全文的论证,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习作示例】
缓慢而优雅地成长
某生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本书,匆匆结稿,完成的只会如糠糟粕;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条的道理路,急速行进,体会到的只能是仆仆风尘;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杯茶,短暂浸煮,品尝到的只能是淡然无味。美丽的成长历程其实不该如此般度过,而是应如时针“滴答”般缓慢,如翠竹吐笋般优雅。
【以排比兼比喻起兴,并引出中心论点】
我们的成长就好像彩蝶的蜕变,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才成就了彩翅翩然。假如,你剪开了丝茧那狭长的甬道,诚然,幼蝶能够快速挣脱束缚得到释放,然而,快速的“成长”注定了幼蝶的蜕变不会如预想般的华丽。本应轻巧的身躯确是那么的臃肿笨重;一双翅膀也因萎缩残缺而无法振翅飞翔。过快的成长,夭折了蝴蝶翩舞花间的梦想。缓慢而优雅,才能给与我们一个健康而充满希望的精彩人生。
【以蝴蝶的成长作喻,说明“缓慢而优雅地成长”的道理】
我们的成长就如同一棵树的一季:吐芽、抽枝、含蕾、绽放、结果、成熟,一切缓慢而有条不紊。这个过程,也只有在缓慢而优雅地孕育中方能积蓄韵味和自然之美。芽不茁壮,枝干就不坚强;花期太短,果实便会苦涩。同样,我们只有在节奏缓慢的“鼓点”中优雅地把成长的每一步走坚实,才能够在以后变得茁壮,才能够绽放未来,经久不凋。过快的开放就会过早地凋零,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衰落。缓慢而优雅,才能在成长中享受吐芽的新奇、成长的快乐,才能在岁月的沐浴中享受绽放的馨香、结果的喜悦。
【以树的成长为喻,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秉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于是,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报名表纷至沓来。本该是无忧无虑追逐在大自然中的年纪却承载了太多不属于童年的记忆。钢琴、绘画、英语……孩子宛如陀螺般不停旋转在各种辅导班之间。有谁看到了孩子“文艺范儿”背后的无奈何不情愿?貌似迷人的芬芳不过是孩子被“乙烯”催熟的副产品。过快的成长,难免会在我们的人生之树上留下不能弥补的空洞。有空洞的树木经不住风雨的摧残,有空洞的人生经不起挫折的考验。
【联系现实,批判错误做法】
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拼搏,然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成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策马奔腾的舞台,唯有乘一叶扁舟,在悠悠荡荡的缓慢优雅中,才能品赏沿途胜景。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本书,被光阴细细雕琢的文字描绘的喜怒哀乐才是精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条路,与时间相伴而行的跬步积累的花开陌上才是美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杯茶,由岁月慢慢酝酿的点滴汇集的如玉琼浆才是醇香。
【以比喻作结,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点评:
这是一篇成功运用喻证法的议论文。文章先以书、路、茶为喻,说明成长不应该是什么,然后以时针和翠竹为喻,正面提出成长应当缓慢而优雅的中心论点;接着以彩蝶蜕变、大树生成为喻,阐述成长的规律,直接证明中心论点;再联系社会现实,批评违背成长规律的“强化教育”,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最后再以书、路、茶为喻,照应开头,结束全文。文章中心论点明确集中,论证手段丰富多彩,文章结构摇曳多姿,文彩斐然。

串起来的珍珠最美
【用比喻作标题,统摄全文】
某生
风是多彩的笔,绘出四季的风情画,这风情画各具特色,绝不千篇一律,因而世界呈现了多彩的美!
是的,我们要锻造自己的个性,为这个世界增添独特的美丽。
海鸥亮丽自己的个性,在浪头起落的大海洒下搏击的浩歌;蜻蜓亮丽自己的个性,将轻盈的翅膀幻化成小溪边优美的弧线;萤火虫亮丽自己的个性,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放出不惜用生命点燃的一丝火光。
【比喻兼排比,生动且有气势】
个性是天才的最基本的特征。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干好一件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以个性为经,以勤奋为纬,编织起各自成功的花篮。他们暴霜露,斩荆棘,冒烈日,沐严寒,或春奋笔疾书,或冥思苦想,或在实验室内通宵达旦忙碌不停,如同黑暗中的蚌,历经痛苦,终于产下属于自己的珍珠,光耀千古。
【借“经”“纬”“花篮”来说明个性与成功的关系,形象生动】
一阵风或许就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棵芽或许就可以振奋一滩荒原。运用你的智慧,挥洒你的汗水,或许便可结出各具个性的珍珠,为多彩的世界增添光彩。
【风、芽、珍珠等比喻说明个性对于成功的重要】
既然个性是天才的特征,就让我们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吧。不,个性不应当是天马行空的独来独往!君不见那些被人歌颂被人称赞的竹梅兰菊,虽然品格各异,但也能成长于每一个国度,让不同民族在相聚时有了共同的话题;君不见那些古代文人骚客及其作品虽然风貌有差,但都能因其精神的博大和精深而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君不见身边那些红遍全球的球星歌星,虽然各具个性,但是他们都能给人欢乐、给人享受。试想,假如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些个性还有什么价值呢?
【以竹梅兰菊喻人】
既然个性是神奇的,就让我们疯狂地突出自己的个性吧。不,个性绝不是简单的超群,更不是偏执的怪异,它同社会需要紧密相关。那些杀人行凶者该有个性吧,该出手时就出手,或许因为几句玩话就能怒杀同窗好友;那些落马的贪官该有个性吧,身为高官,养情人,包二奶,无视党纪国法。他们有个性,但是他们的个性没有帮他们成为美丽的珍珠,反倒使他们成是毒蜘蛛!
既然个性是超越平庸的利器,那就让我们远离其他,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吧。不,个性也不应该是排他的孤家寡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颗珍珠,每一颗珍珠都是美丽的,如果再有一条金丝线,沿着它去发现别人,串起一串珍珠,那么,我们就会有了一条珍珠项链。你一块砖,我一片瓦,合起来我们就是一幢大厦;你有你的铜枝铁杆,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合起来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借助砖瓦、珍珠项链、铜枝铁杆、红硕花朵等比喻说理】
我们自主地生长,合作地生活。你的珍珠加上我的珍珠,中间加一条金丝线,串起来的珍珠最美。
点评:
本文开篇简述文题材料,引出“锻造自己的个性,为这个世界增添独特的美丽”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喻证法、引证法和概括性事例,阐述个性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分析,指出个性不是天马行空的独来独往,不是简单的超群和怪异,不是独一无二的孤家寡人,而应该是“自主地生长,合作地生活”。文章材料丰富,或比喻论证,或事实论证,或正面阐述,或反面说理,观点辩证、全面、中肯,易于为读者接受。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曾国藩家书》云:“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凡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弟子。”
《曾国藩家书》又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自胜处求强则不可。
上面的言论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
材料共为两句话,第一句话突出“贤”者对于家国的意义,第二句话突出修身的重要,实际是说如何才能成为贤能者。文章可以抓住第一句话,阐述贤能者对于家庭、社会的意义,如“造就贤能者,实现强国梦”,“培养贤能青年的时代要求”,“贤者,家之宝,国之器”等等。文章也可以抓住第二句话,阐述自我修养对于人生的意义,如“强身才能强家强国”,“真强者重在修身,假强者重在胜人”等等。文章还可以针对当前“富二代”“官二代”的话题,就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咒语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如“传之以鱼不如传之以渔”,“物质终有尽,精神乃无穷”等等。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