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高考作文: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工作与爱好”写作指导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高考作文: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工作与爱好”写作指导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工作与爱好”写作指导

张凤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头脑中转动着数字、公式以及天书般的阐释;同时,爱因斯坦又钟情音乐,总与小提琴为伴。一边是科学创造,一边是乐声袅袅,工作与爱好领域不同而和谐共存。
我国化学界先驱、著名化学家张子高业余喜欢收藏古墨,他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化学史的一个小方面。”因为好墨讲究胶轻、烟细、杆熟,涉及胶体化学的知识。职业和兴趣如绿叶配牡丹,相得益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材料展现了两位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同学们探讨工作与爱好之间的关系。

材料第1段主要讲述工作与爱好属不同领域,两者互补,使爱因斯坦既收获事业上的成就,也得到生活中的乐趣。据此可提炼出“培养工作领域外的爱好大有裨益”“厘清工作与生活,能促进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提升”等立意。

第2段主要讲述张子高的工作与爱好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既拓宽了知识技能的广度,又加深了兴趣爱好的深度。据此可提炼出“工作与爱好同源同流大有益处”“爱好可以从工作中得来,又可以促进工作”等立意。

分别针对两段材料来立意固然可以,但综合起来立意更佳。如:人的一生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奔波,培养积极健康的爱好能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立意时,必须围绕工作(职业)与爱好(兴趣)之间的关系,若只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或单方面谈工作或爱好,则视为偏题。

【评分标准】

评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特别关注:立意较深刻,事实论据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论述过程有层次感、纵深感,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53—60分:能在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立意,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考,逻辑严谨,语言出众。

42—52分:能就一段材料或两段材料进行立意,论证紧扣题意,能较好地体现思考的过程,文体明确,语言流畅。

36—41分: 论证不充分,逻辑不严谨,或存在偏题。

35分及以下:严重偏离题意,结构混乱,语言粗糙,文体、字数不符合要求,套作等。

【优秀作文】
业癖共生,赤子其人

木心曾说过:“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诚哉斯言,爱因斯坦与张子高两位巨匠,在嗜业如命的牛顿等前辈面前,因其癖而看似叛逆。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业癖共生才得以成就赤子其人。

如爱因斯坦那样使业癖在同一维度里共存并不难,只消一点合理性与自制力,便不会有“业精于勤荒于嬉”之殇。美国历任总统中口碑颇佳的林肯饮酒十分克制,广藏美酒却又滴酒不沾,他自言:“我几不喝酒,因为我不太喜欢酒。”在《猫》中,老舍先生抱怨猫是其侍弄花草的毒手,但也能精心安排,没有玩物丧志。

非是业难,非是癖蛊,业癖共生,然后赤子。

这就是说,在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已无法为单一维度所满足了,因而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是多维度的创新。

这就需要业癖共生的手段用以创新了。如张子高老先生一样,使业癖成为一朵双生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和谐共生,为化学研究打下了牢固基础。热爱播音艺术的北大法学院高才生撒贝宁,在言语厮杀的法庭辩论中脱颖而出,登上了《今日说法》的主讲之座;“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常年跑步锻炼出来的体魄和毅力,完成了为“跑步的热爱而写”的《舞!舞!舞!》,其文章血气旺盛过人,实不可不谓业癖共生之效也。

业癖共生是不同领域交流、借鉴、融合的产物,是多重维度下思想如天光乍起般的碰撞,它使匠人被塑作大国工匠,它将时代青年提拔成人才,于是时代推陈出新,赤子不断涌现。

由是观之,我们不仅要解构职业与爱好的关系,更要构建其间联系;我们不但要使业与癖成为共同体,更需要使自己成为业癖共生的共同体。要以饱满的热情,探索业癖共生所开辟的新维度、新世界。这样看来,各中小学开设的社团活动、社会上日渐风靡的优秀“斜杠青年”,也是理固宜然,令人欣慰而心怀憧憬了。

坚定自己的职业,听从你心,爱你所爱,如此业癖共生。愿你我皆为此等赤子,以执时代之牛耳,实为可待!

【点评】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文白相间的语言,如“非是业难,非是癖蛊,业癖共生,然后赤子”“由是观之”“理固宜然”等,錯落有致,朗朗上口。

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业癖共生才得以成就赤子其人。”接着用爱因斯坦、林肯、老舍等人的事例,说明“业癖在同一维度里共存并不难,只消一点合理性与自制力”,“业癖共生是不同领域交流、借鉴、融合的产物”,由此得出结论:“不仅要解构职业与爱好的关系,更要构建其间联系”,“不但要使业与癖成为共同体,更需要使自己成为业癖共生的共同体”。最后一段再次呼告,点明题意,呼应开头。

但文章在第3段论述业癖共生需要一点自制力时,由于没有表述清楚,让人体会不到林肯和老舍的“自制力”体现在何处——林肯既然不喜喝酒,又何谈“克制”?老舍的“精心安排”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导致论据的说服力有所减弱。(张凤琴)

平生相见即眉开

《幽梦影》有言:“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好。”癖好,便是“平生相见即眉开”的美好吧。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人有癖而脱俗。若能在兴趣与职业间建立起和谐关系,则为大善。

若是大致给癖好分类,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兴趣与职业挂钩,一是二者之间毫无关联。有关者如张子高研究化学之余收藏古墨,如木心在文学创作外投身美学,这是癖好与职业的相得益彰。无关者如爱因斯坦思考科学之余钟情音乐,如袁隆平种植水稻之外热爱小提琴,这是癖好与职业的和谐共存。前者在癖好与职业之间建立一种反哺的联系,相辅相成;后者在两个看似没有关系、完全不同的领域实现了沟通联结、和谐一体。这两类癖好没有高下之分,都在工作之余使人获得“平生相见即眉开”的意趣。

这种意趣的作用十分深广。嗜酒者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嗜古迹者如冯骥才,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找到归属与富足;嗜音乐者如高斯,让音乐激发他的数学才能。癖好,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加深了他们对本行业的理解,更增长了他们的人文情怀,培养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癖好,使不论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开阔眼界,看到除了本行业以外的风景,而不至于囿于小小一方天地内闭门造车。这种“平生相见即眉开”的美好,能为工作注入新的生机。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癖好,它就像阳光,有“平生相见即眉开”的魅力。癖好让人生活多彩,更让人的职业和工作沉淀下来,它给了职业人以耐心打磨的冷静与镇定。雪莱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癖好,让职业人学会沉淀,学会含而不露,就像小提琴让爱因斯坦不被名利所迷惑,像古墨让张子高找到化学存在与发展的现实意义。因此,癖好,使职业人摆脱名利,摆脱实用,走向仪式,走向万籁俱寂的高台,到达职业最高的境界,窥见职业本真的意义而不至于半途迷失。癖好这缕阳光,让混沌中的职业人有了方向的指引。

落日照大旗,是一种开阔;绿叶配牡丹,也别有一番滋味。不论美好与职业是否相关,都是“平生相见即眉开”的美好啊!

故曰:无癖,令人俗;人无癖,无以立。

【点评】

文无定法,但有章法,一篇好的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这篇作文开头明、美、简,通过引用,用优美的语言解释癖好之美,明确提出“在兴趣与职业间建立起和谐关系”的观点。第3段的“承”根据癖好与职业的关系将癖好分为两类,从而明确对象,使下文有的放矢。第4、5段是“转”,从两个层面进一步论述癖好对职业的作用,且观点精到,眼界开阔,意境高远。最后的“合”,以对偶句收束,照应题目和开头,干脆利落。全文思路清晰,结构明了,且论据丰富,语言准确优美,行文中有意识地反复点题,使得观点集中、明确。

建议去掉最后一段,使结尾更简洁利落。(潘国良)

凤求凰

有一个东西,它或许微小如尘埃,又或许伟大如星辰,你追逐着它,在快乐与痛苦以及最为漫长的无趣中,把自己的一生刻在它的历史上。

还有一个东西,它向来是无声的,默然地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总之,它追随着你,把你生活中无所事事的空白渲染为彩色。

前者是工作,后者是爱好。

世人多为前者所苦,认为生命不应当虚度在工作中,而弃工作追求爱好者更是为众人崇拜,以为人生最快意一事不过如此。

其实不尽然。爱好如果没有努力的工作来支撑,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是无法得到快乐的。而只凭意气放弃工作、追求爱好的人,不是在外面失尽尊严,因卑微而懊悔,就是毫无办法,回到他曾经不屑一顾的地方。

但只顾工作、没有爱好也是不可行的。除去少部分相当有毅力的人,大部分人是做不到一心工作的,而前者也多半是些有追求并愿为此压抑快乐的人。故可以说,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是个人就会想要吃好吃的、玩有趣的、过闲适的生活。而欲望的最佳体现就是在爱好上。故曰:爱好是人必需的。

一味工作会使人乏力,而爱好是人在漫漫长途中最好的休息地;一味追求爱好会使人出现惰性,而工作则能让人自我勉励。

辛苦与懒惰,贫乏与享乐,静与动,悲与乐,工作与爱好……无论偏左与偏右都不是最理想的,唯有两者中和,才能达到最优境界。

这是从过去到现在的通则,可如今,不少父母却在压抑孩子的爱好,甚至插手孩子的工作。

传说凤凰非泉水不饮,非良木不栖,而它追求配偶更是难上加难、严上加严。爱好与工作都是很偶然的东西,想要到达爱上它们、愿意为它们用尽一生的地步,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相伴才能获得的羁绊。

这有利于孩子吗?难道要他在未来的漫长时光里与漠无兴趣相伴吗?他又要荒度多少年的时光,才能在短暂的最后时间里,为他爱的付出一切呢?

凤犹在,凰何处?

【点评】

文章成功地在标题、开篇和结尾处抓住了阅卷老师的眼球。题目“凤求凰”用类比的手法阐明职业与爱好的关系,吸引读者。开头两段用相同的句式、相反的内容,渲染了职业和爱好的特点,文字很有温度和感染力。然后用假设论证了职业与爱好的缺一不可,从而自然地阐述了“唯有两者中和,才能达到最优境界”之观点。再接着联系不少父母“压抑孩子的爱好,甚至插手孩子的工作”的现实,用凤求凰十分艰难来类比职业与爱好的和谐需要漫长时间的相伴,说明父母的插手会导致孩子漠无兴趣、荒度时光。结尾又发出“凤犹在,凰何处”的疑问,引人深思并呼应标题,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之处是,文章标题为“凤求凰”,但对于“凤求凰”的阐释只在结尾处有所涉及,显得开篇及主体部分有點突兀。另外,新颖的事例不多,论证不是很有力,若能增加一些有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例子,文章的分数还可以再上一个层次。台州市第一中学张凤琴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