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迭代中的课堂

时间:2019-12-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迭代中的课堂

迭代中的课堂

相互作用、不断演化是自然的进化法则,持续迭代正是这种法则精神实质的具体表现。生物进化需要迭代,产品更新需要迭代,自我成长需要迭代,课堂改进也需要迭代。

基于技术的改进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万物互联到人工智能,人类迈入了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信息空间共同组成的多元结构世界。跨越学校的围栏、穿越教室的格栅,无限丰富的资源、海量可用的信息,正在让世界成为打开的教科书,让宇宙成为学习的全课堂。

   在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进而实现超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传统课堂必须进行自我迭代。而技术的持续创新,引发的不仅是沟通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借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课堂进化需要“新算法”。   一方面,课堂的改进可以有选择地直接应用各类技术创新成果。比如,智慧黑板、电子图书、语音录入软件、AR/VR所构建的沉浸式交互情境、自适应的跟踪指导系统、在线答题系统等。

另一方面,课堂的改进更需要将机器的深度学习理论拓展到人类学习中。从系统论、整体性、个性化的基本观点出发,建构结构化的组织、模块化的架构、立体化的呈现、情境化的体验、差异化的推进,夯实深度学习的内容基础、结构基础、过程基础,帮助学生从学习结果的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走向多层结构水平、相关结构水平甚至拓展抽象水平,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思维、思想的整体提升。

     迭代中的课堂

基于问题的改良

20世纪美国教育家西尔伯曼出版《课堂的危机》以来,对于课堂的研究与改进成了世界性课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演进,大量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流派、新流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但“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课堂样态在现实课堂中仍然存在。

课堂的目标指向是人的成长。而成长既有共性的规律又有个性的特点。课堂研究不仅要研究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从课堂走向“学堂”,是课堂转型的核心。而且,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我们尝试以学生的视野重新理解学习,以学生的名义重新定义学习。在课堂改进中,从学习者与自身、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出发,着重研究“三学”。“个学”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学习、个别学习与个性学习,让学习的展开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基础与实际情况出发,经历自主探索、自我对话、自我反思的过程。“互学”关注学习者的同伴学习、相互学习与从游学习,让学习的深入在学习者与同伴的相互分享、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中实现。“合学”关注学习者的小组学习、团队学习、社群学习,让学习的增能在学习者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分工、合作、互动、对话、分享中发生。而在这样的课堂行进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团队对话,深化已知又拓展未知,自我赋能又团队增能,实现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增加、情感的增强与思想的增值。

迭代中的课堂

基于素养的改革

2016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出台。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学校管理者及学科教师从理解层面走向行动层面。而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更重视课堂教学的变革。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课堂要从“知识传递”走向“认知升级”,实现真正转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六大学科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从高中课标看小学数学,很受启发。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聚焦核心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群体参与、推进深度探究。

乘法是“数的运算”这一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指向核心内容的大问题,创设聚焦素养提升的大情境,激活学生自主简化、自主创造、自主表达的需求。而围绕各种创新写法展开的讨论与争辩,恰恰是对核心知识内涵与外延的关注与聚焦,也是对数学本质的观照与强调。乘法的规定表示方式及其数学本质意义,从静态的呈现走向动态的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从传统的“知识教授”转变为“知识共创”,学生也从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投入者,学习从单一维度的传递转变为多向立体的共建。

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有所作为。而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迭代中的课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课堂转型再出发,教师任重而道远。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