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利用“逆向教学法”提质见效

时间:2021-01-22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利用逆向教学法提质见效

利用“逆向教学法”提质见效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快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往往在教学活动中都会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那么,怎样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些探索,发现“逆向教学法”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在此浅谈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一、“逆向教学”含义解释

“逆向教学法”是一种颠覆传统的以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提前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然后找预期学习结果达到的证据,在预期学习结果驱使下,引导学生由果到因进行逆向推导,达到解决问题和清扫障碍的方法。有同于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同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出一辙,而且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改变了通常的思维习惯,启发学生智力;二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二、“逆向教学法”符合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逆向教学法”很好地达到了这些目的。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型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逆向教学法”符合这种理念。在“逆向教学中”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览教学内容,找出问题答案。或者将老师与学生身份进行互换,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替老师讲授课堂内容,扮演了问题的解决者。老师以学生的身份去听课堂内容,对解释不到位的知识点,课末可做补充,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以点评表扬。这样课堂内容的消化任务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必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老师的课堂主导性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主体性与主导型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2.体现旧知识与新知识重组、构建的原则。

在“逆向教学”设计活动中,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一直思考课堂问题的答案在哪里?答案为什么是这样?课堂内容障碍可借什么工具或资料解决?等等。这种带着问题去找证据的过程,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起的作用一样。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了较快解决课堂问题,学生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不断地进行思考、推敲,把零碎的、孤立的知识点串起来,组成系统,编织成一个新的知识网。这一过程,势必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经验或旧知识进行再次改造和拓展,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都得到了重组和构建。

二、“逆向教学法”是有效而节省时间的教学法。

利用“逆向教学法”提质见效

                           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课堂上,学生将当节学习信息输入大脑再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会形成三种记忆,既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通常情况下,笔者认为,逆向教学法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教师提出课堂任务或让学生自己预习,查出学习障碍。这一环节,告诉学生“求知”“求解”的问题。第二环节为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授课或借助学习资料逆向学习,破除障碍。学生在“求知”“求解”心理定势驱动下,会独立思考,力争注意力集中,以盼最快破解问题症结。第三环节为梳理、强化知识点。在学生扫除障碍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会借助已有的经验或知识,进行联想,对知识点进行了新的巩固和梳理。既上面所说的重组和构建。这三个环节中,学生一直进行强化思考,对知识点进行联想、重组,把短时记忆更大化地转化为长时记忆。无疑解决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既加深了理解和记忆,深化了知识点,又缩短了以后进行教学复习的时间。不难看出,在确定学习需求后,进行逆向学习,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利用“逆向教学法”提质见效

三、“逆向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通常的正向教学法从现成的书本出发,教师按教材内容顺向线索,一课接着一课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为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书上都有,很容易使耍小聪明的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课堂上偷空干点别的,下来再来补学。这样就造成老师与学生“不同步”。例如老师在讲前面的,学生却翻看到后面去了。也很可能老师在苦口婆心讲解,而学生却不注意听,在想别的等等。即使表面上注意听老师讲解,但仍可能是仅仅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而没有积极地开动自己的脑筋,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逆向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动者,迫使学生有了很强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逆向教学法”在教学中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平时教学中,讲逆向思维趣味故事,让学生把这种思维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

在平时教学中,时不时给同学们讲一些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趣味故事,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讲《乌鸦喝水》《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孙膑智胜魏惠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等经典故事,让他们悟出,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靠顺向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反过去想就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2.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逆向思维素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将逆向教学法落到实处。

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教学中加强互逆性教学,这样不仅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教学中,若能把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相结合,会解决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例如:方程式正向思维叙述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逆向思维叙述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式;求证几何题,从已知条件到结果的推理遇到困难时,可选择从结果往回推论,看要得到这样的结果会需要什么条件,然后由这种结果推理出过程的“逆向性”思维运用于教学中,效果尚可。再如在《杨氏之子》教学中,问学生,让他们思考,若拜访杨氏的好友不姓“孔”,而姓“马”“石”“钱”“牛”“李”等其他姓,那杨氏之子会怎么回答?这样不仅加深课文理解,更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在讲朱自清先生《背景》课文,教者可先从文章第六段,即中心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每讲析一个层次回扣一次中心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比正向教学,先介绍作者,逐段讲解所起的效果要强。因逐段顺课文情节讲,学生思考空间激发不大,他们往往习惯顺文字看情节,不去进行更多思考。再如历史事件教学中,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若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按“结果——背景——经过”进行逆向教学,效果会更好。再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拿着书本进行正向教学的话,往往是一看就懂,一过就忘。若提前要求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讲,老师听,然后老师跟同学一起协商解决课堂内容。这样将能把学生的“听、说、写、读”等能力得到更大的开发和训练。比老师拿着书本进行正向讲的效果要强许多。

总之,一般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好多种,“逆向教学法”只是其中一种方法。笔者抛砖引玉,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使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