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班级自我管理探究

时间:2020-06-1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班级自我管理探究

1、“三自”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李纪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教育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教育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走向“学生本位”的教育实践,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把学生当作道德学习的容器,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既定的道德取向与行为规范,同时,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教育过程,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必然会压制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实施“三自”活动模式,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其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来对学校、班级的常规情况、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等进行管理、组织,并让他们进行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反思,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思想、道德行为的选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从而使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一、自我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改变以往教师管理居高临下的局面,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管理的平等性,能够及时、全面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民主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要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要扮演一个顾问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变盲目接受为主动参与,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能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念与班主任互相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针对我班“农村班”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小岛或附近乡镇,学习及生活习惯较差的实际,在军训期间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舟山中学班际五项竞赛制度》以及《舟山中学关于开展住校生五项竞赛活动的规定》等校规校纪和行为规范教育的有利时机,及时召开班级民主讨论会:主题是如何搞好我们的班级。首先对班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然后让同学们针对班级实际开展讨论,制订出相应的班级目标管理方案——班内各项事务基本上都有专人负责,大到各项活动的开展(如运动会、校歌国歌比赛等),小到开门关灯,基本上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讨论会结束时,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49人组成了高一(6)班这个大家庭,它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我们都是这个家的主人,这个家的好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关系。希望大家都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同心同德把我们的家搞好。”学生们听了,都笑着点点头。没过多久,我班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自我管理意识也大大增强。在本次讨论中,由于我能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二)、开展有益的评比竞赛,培养学生的负责精神。团体动力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教育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也很重视把静态的“集体背影”变成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负责精神,使学生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高一新生的意识还停留在初中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新班级的集体意识。因此,也就各自为政,做事情只考虑自我,不从班级的大局考虑。为了使他们明白自己在集体中地位和作用,我班除了开展个人目标管理评分竞赛外,还进行了很多的小组比赛,如:作业收缴、日常卫生、语文英语的背诵默写、等。首先,这些内容都进入学生的个人目标管理评分,然后又由班委会按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每周在信息栏里公布,被评为优秀的小组就可以在光荣榜的对应位置得到相应的标志。刚开始实施时,学生的积极性不太高,认为这是小孩子的把戏。但时间一长,学生的荣誉感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为组里拿分。通过和学生沟通,我了解到: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行为过错而使小组落后,非常难过,痛下决心要为小组争光。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负责精神能使个人高尚起来。”这种集体负责精神在班级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进一步塑造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活学生的学习斗志。

对于一些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来说,利用其兴趣爱好,也是激活他们学习斗志的一个好方法。我们班级有一部分男同学在初中阶段学习就不够刻苦,升学成绩不是很理想。进入舟中后,学习状态一直不好,慢慢产生了畏难情绪,自卑感比较严重,学习随随便便,学习成绩也一度下滑。很多任课老师向我反映,某某同学状态不好。面对这一情况,我及时和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到这部分成绩不好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打篮球成瘾,而且每次都是十场九赢。于是我主动和同楼层的班级联系,搞一场班际篮球比赛,那个班的学生闻讯个个都兴高采烈。比赛之前,我提醒他们说:“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论实力,五班比我们强。但老师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战胜他们。”比赛的现场可以说是激动人心:全班同学在我的带领下,组成庞大的拉拉队,摇旗呐喊为他们鼓劲,上场的几个“球痞子”也是竭尽全力,彼此配合默契,最后以64:49赢得了胜利。回到班上,我抓住时机借题发挥:“看来我们班还是大有希望,今天的篮球比赛大家表现相当好。有信心就有成功!我想,你们在学习上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你们有信心吗?”“有!”他们响亮的声音激荡整个班级。自那以后,那几个“球痞子”信心足了,学习努力了,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也能促进班级工作呈现新的起色。

二、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自我教育的基础与自我教育的方法。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自我认识,因为自我教育首先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没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主体只有能够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他愈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不足,就愈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或计划,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很多的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去做。因此,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很多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住宿的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攒起来带回家里让父母给洗,有时来不及带回去就花钱请人来洗。为此,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开展了“我能行”的活动,引导学生对一些不自立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明白了父母的辛劳、知道了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到的,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我并不仅仅停留在看学生表面的得分、排名等,而是结合情况和发现、反映的现象,更深入地让学生进行反思、讨论、辩论、评价、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学生深刻的认识,从而得到教育提高。如对各项内容的检查结果,每天都在信息栏里公布,每周由班委会组织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对各自的行为、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反思、展开讨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写出各自继续保持、发扬或整改的意见。对于平常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或教育活动,如《舟山中学学生学习常规》、《舟山中学生用膳制度》、《舟山中学学生卫生制度》等的学习,深入发动全体学生进行大讨论,写感受材料,让学生去进行理性思考,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是靠一味的说教的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提高自律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自我发展主要有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开放、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发现等八个要点。

自我觉察是指发现、体察到自己的状态、心向,对自己有所顿悟洞察,也就是反观自我的能力,此能力能够帮助同学全面地、客观地了解自己。自我探索是指透过自省、日记、人际互动,工作表现,他人回馈等方法,探讨“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过程,以增加同学对自我了解的广度与深度。自我开放是指能勇敢而真诚面对自己,并愿意分享经历的事物与内心的经验,不防卫、不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拓展同学的心理视野。自我了解是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别人如何看自己,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有充分的统整能力,使同学的自我功能健全,“主观我”、“社会我”、“理想我”三我平衡发展减少冲突。自我悦纳是接受自己的实存状态,包括长处与限制,不会扭曲或自我欺骗,使同学对自身有满意感,当别人描述自己优、缺点时能坦然接受与面对。自我认同是指透过各种生活事件的活动(例如交友、工作)建立个人内在的同一性与连续性,对于自己的角色、能力、价值观、抱负有清晰明确的印像,而不是混乱与迷惘。自我肯定是沉稳坚定地把自己表达出来,不退缩也不委曲自己,不必对别人大声咆哮或握紧拳头,掌握自主权,争取表达心声的机会,为自己的权益进行合理的坚持,使同学能尊重自己且获得别人尊重。自我发现是充分的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实践自己,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笃实光辉的境地,超越各种对立性而达到统整状态,使学生发挥潜力,造就人生。因此,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对自我有了清醒的认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寻求自我的主动发展。

总之,现代班级管理中,学生才是主人,才是班级管理的实践者。教师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引路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大胆施展个人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个性发展的目标。“三自”教育这一德育教育模式将继续推进和开展下去,不仅在德育领域持之以恒落实,而且将不断拓展深化,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去,在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班级管理与自我教育刍议 
李亚军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而所谓“自我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对事物的对与错、美与丑具有分辨、评价、选择的心理意识,并能利用这些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心理品质。它旨在通过班级平台,展现和强化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品质,它包括自省、自控、独立、诚实、合群、坚毅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人的一生必要受到的教育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前三者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实现作用,个体所接受的任何信息都需要内化为自我的素养。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班级这一氛围中逐渐完善自我,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才能让自我教育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去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民主班风与自我教育

从小我们所受的教育就要求我们要有个人服从集体的思想,而用这种思想来指导班级管理却不一定是科学的。班级授课制的确立是为了节省教育资源,其目的最终还是在于培养出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学生个体。因此班级的管理就应该是服从于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这一目的的。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从集体利益出发,让学生服从于“集体”,顺应于“活动”,以集体为本,这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学生没有分辨是非的机会,自然就没有树立自我教育品质的空间。比如班规,如果从集体出发,教师总结前人和自身的管理经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即省时又省力的方法。但是,如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我们就应提倡每个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大家畅所欲言制定出的班级的规章制度;反对那种老师制定,学生服从的习惯性动作。又如班干部的产生,应该让有管理激情的同学站出来,教给他们组织的方法,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引导他们去争取同学的支持,赢得同学的信任。民主的班级管理形式通常能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更多的同学有了分辨和选择的经验过程。而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过程。事实的情况是,我们班主任“一言堂”的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自觉地放下“高贵”的身段,学会倾听,很多时候那些年轻的声音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鲜的空气。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反对个人服从集体的传统思想,但是这一思想在新世纪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当这一思想与学生个体发展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这样才不至于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误,毕竟学生的个体发展才是教育活动的归依。

二、个体责任与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学生的自我教育品质的形成与否,很重要一点表现在他能否自觉的去完成属于自己的职责。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自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的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们这样的一所重点中学,个别学生的责任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班级管理中,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形成这样的共识:班级是每个学生的班级,不只是班长(班干部)的班级,更不是班主任的班级,而是所有班级成员的班级。班主任有班主任的责任,班干部有班干部的责任,每个班级成员同样有自己的责任。每个同学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失职将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形象,使每个班级成员都自觉去思考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又让每个同学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既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坚持、负责、敬业等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避免了养成侥幸、推脱等负面心理习惯的机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以个体感觉的参与机会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意志、自信、兴趣、信念就会越向良性方向发展,自我教育能力就会更快提高,班级的风貌也就会越好。

三、正确引导与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有自我教育的德育标准。在这过程中,班主任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通常我们习惯大会小会加课堂向学生输灌各种优秀的思想品德观念,这种方式可以统称为说教式,它需要学生长时间处于有意注意的指向性心理状态,这显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从现代接受心理学的规律来评价,这种传承方式是过于单薄和低效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听而不闻。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无意注意的扩散性心理状态下接受这些德育标准的话,可能就会起到更好的效果。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发现我们不少学生开口闭口讲名牌,吃要名牌,穿要名牌,据家长反映不少学生不是名牌的衣服不买。有二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一是星期一参加升旗仪式穿校服,有些学生嫌校服“太大众化”,“太土气”,仪式结束回到教室马上换上自己的名牌运动服。这种现象显然是需要加以引导的,如何才能引导得更有效果呢?向他们发布不准穿名牌的命令吧,怕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向他们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他们应该也听不进耳朵。我在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发了一篇题为《河南大学生带捡来的妹妹求学十二年》的文章,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他们思想上深受震动。现在学生讲求名牌的攀比风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还有一件事情,上学期我班屠幼芬同学的父亲不幸遇难,她父亲出事后,我多次探访,回来后,和全班同学谈屠幼芬和他爸爸的父女深情,由此,我希望全班同学珍惜自己看似平常的家庭生活,孝敬父母,珍惜生活,后来全班同学自发(无记名)地为屠幼芬捐款6000多元,我发现,这样一件事对全班同学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后来一些家长和我说,“孩子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发扬民主,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把学生真正当成班级的主人,班级的管理工作一定可以做好。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戴海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使对班级的管理及教育学生得到保证。我们所管理的对象(学生)是具有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所以,要有目的的发展学生,就不可回避学生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的中介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总结等),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因为,只有在优秀班集体优良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充分发展个人的创造性;同时能减少班级的内耗、提高班级组织管理的有序化程度,使班级内的群体目标与学生的个体目标协调一致,相互促进,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成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群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于充分发挥。因此,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校先进班集体),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2、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立能力、发展创造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要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途径:

每次的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报,要求从班会设计及安排等各方面全方位考虑,拟出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经班主任审核后由主持人实施)。

每天的值日班长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

增设管理岗位,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

3、激发自我教育欲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教育能激发起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地发展自已的主体性。主体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地参与班级管理及社会实践,从活动中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发展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是将管变导、将绑化为疏,做场外指导,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使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班级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得于减轻,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4、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罗苏国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使对班级的管理及教育学生得到保证。我们所管理的对象(学生)是具有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所以,要有目的的发展学生,就不可回避学生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的中介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总结等),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被误解为仅仅是“管”其实,班级管理更多的是“理”。班级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主和自我管理的结合就是现代班级管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再直接去管而是间接去调控、去完善。

由学生自己管,班主任在“理”上下工夫。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到学生自主的教育,班主任都应渗透这一思想。班主任要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要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可采取以下三个途径:一;每次的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报,要求从班会设计及安排等各方面全方位考虑,拟出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经班主任审核后由主持人实施)。二;每天的值日班长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三;增设管理岗位,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张扬学生的个性。在现代社会,人的个性象征着自信力和创造力。没有个性的教育谈不上是素质教育。学生个性特长若得不到保护与发展,那么所谓“成才”也就只能是空谈。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交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自主的权利,真正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反之,如果他们只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我们班主任的意图去机械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所谓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生成都是无法想象的。由此看来,班主任教育学生“我要成为自己”这个问题,的确耐人寻味。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理上看,高中学生的身体迅速发展,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从心理上看,他们的求知欲强,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喜欢亲自探索,但理解能力差,缺乏知识和经验,对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既要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基本规范,更应当着力于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实际上,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对有关的行为规范、准则早已熟悉,但在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尽管知道但并不想去做。换言之,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条漫长的内化过程,传统的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有问题,习惯于要让学生写检讨书,要么把学生讽刺批评一顿,并警告其不能再有下一次。这样做,只不过是让学生又换个方式机械重复了一遍有关的规则和要求而已,实际上仍没有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真正感悟。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而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窟窿,而应当细致地疏导。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组织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锻炼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升华与完善。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设计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这应当在学校里就让学生有所了解,并不同程度地具备。要设计自己的生活,必须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就必须经常总结。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取得进步的的感受,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今后再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犯错或失误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犯了什么错及失误的原因,如何改正的措施,并制定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对自身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需要帮助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自己感到困惑急需要别人帮什么。学会自我总结,从思想、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及时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逐步成长,也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施措施,以不断完善自己。学生今天能够学会分析自己的得和失,认识自己的长短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那么,将来一旦踏上社会,他们就能够懂得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高质量地生存下去!

我们广大班主任在反思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和过去教育功过得失的基础上,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正确选择教育的价值趋向自觉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自主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我。

所谓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周边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大。主体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地参与班级管理及社会实践,从活动中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发展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但它又与自我教育能力有区别,自我管理能力有赖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从层次上看,自我管理能力比自我教育能力的层次要求要高,它受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等方面的制约。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是将管变导、将绑化为疏,做场外指导,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使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学生在中学时代能否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看到,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自觉,生活方面表现得比较合理。总之,在言行方面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重分寸,注重合理,有较强的后果意识,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自己,是非辨别能力强,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成熟、稳重,但他们又不属于那种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谨小慎微、不合群的孤独“老年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培养方法恰当,引导科学,他们在班集体里很容易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干将,成为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影响者。


5、抓好常规管理,促进自主发展 
孙永康

高三学生认识能力得到发展并趋向成熟;生活经验不断丰富,逐渐能按一定原则、观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解决一些问题;意志的果断性与坚定性有了很大发展,进入了以自律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和调节行为的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性格趋于成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信别人说教,对人生、社会、现实等问题有自己的观点;面临高考及升学压力,对个人前途问题考虑较多,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高一、高二会有所不同,班主任应该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开展工作。

一、班主任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教育学生了解社会  现状,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三学生大多数已进入成年,对一些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但班主任还是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如遵纪守法,学生将来要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那么现在就要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每天7:15前老师准时站在教室门口进行巡视,保证了学生准时出勤,为一天的开始打下基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作为高三的学生,把学习搞好,不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这一阶段的责任表现。教育学生珍惜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活,共同促进学生个性与班级群体间的相互影响,锻炼学生素质,实现班级良好的班风之目的。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贯彻“教师管理为主导,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在学习方面,要经常联系各科教师,了解班级复习考试情况。每次重要考试后,综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试质量分析,精心准备并召开复习动员主题班会,表扬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运用个别谈话的形式,指导不同类型学生的复习迎考,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盲目自满”的,从高考现实(重基础)出发,教育他们摆正心态,踏实学习,力戒浮躁心理,要求其“更上一层楼”,对自卑的要鼓励引导,多与他们谈心,逐步使他们树立信心,使其“跳一跳,上等级”。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竞争机制的引入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法则体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学生自我的管理、合作、互助、竞争的结果。班主任的职责是以先学者身份用心、用情参与学习、指导学习、评价学习,学生作为后学者,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间的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培养技能、生成能力。要注重同学间学习方法的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各类学生谈学习上的得与失,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与不足。班主任还应经常下班,随时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情况,及时与课任老师进行沟通,调整教学策略,以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高中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只看成绩而不注重心理的检测评价标准。在教育和教学中,要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致力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班主任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心理教育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学习的基础。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学生中存在和发生的各种现象中,准确地判断和掌握其中与心理相关的事例,并从与学生的交往和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必要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高三这一年,我班就有一二位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经过谈心疏导等各种方法,使他们能正常学习。高三阶段可组织举办专题讲座《理想、专业和人生》,结合毕业前途讨论;《谈谈考试心理》结合应试心理咨询。指导家长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实力,合理选择升学方向与专业。开展中学生与大学生对话,请大学生谈理想,谈当年高中毕业时的生活感受及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谈大学的生活,谈如何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针对学生在毕业前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个别谈心,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争取以最佳心态迎接高考,使每位学生考出自己的应有水平。



6、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罗苏国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不仅仅是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不可唱“独角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使对班级的管理及教育学生得到保证。我们所管理的对象(学生)是具有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所以,要有目的的发展学生,就不可回避学生意识、情感、意志、能动性和创见性等主体性因素的中介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总结等),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被误解为仅仅是“管”其实,班级管理更多的是“理”。班级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主和自我管理的结合就是现代班级管理。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再直接去管而是间接去调控、去完善。

由学生自己管,班主任在“理”上下工夫。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到学生自主的教育,班主任都应渗透这一思想。班主任要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的意识。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要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可采取以下三个途径:一;每次的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报,要求从班会设计及安排等各方面全方位考虑,拟出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经班主任审核后由主持人实施)。二;每天的值日班长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三;增设管理岗位,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张扬学生的个性。在现代社会,人的个性象征着自信力和创造力。没有个性的教育谈不上是素质教育。学生个性特长若得不到保护与发展,那么所谓“成才”也就只能是空谈。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交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自主的权利,真正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反之,如果他们只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我们班主任的意图去机械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所谓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生成都是无法想象的。由此看来,班主任教育学生“我要成为自己”这个问题,的确耐人寻味。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应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理上看,高中学生的身体迅速发展,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从心理上看,他们的求知欲强,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喜欢亲自探索,但理解能力差,缺乏知识和经验,对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既要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基本规范,更应当着力于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实际上,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对有关的行为规范、准则早已熟悉,但在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尽管知道但并不想去做。换言之,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条漫长的内化过程,传统的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有问题,习惯于要让学生写检讨书,要么把学生讽刺批评一顿,并警告其不能再有下一次。这样做,只不过是让学生又换个方式机械重复了一遍有关的规则和要求而已,实际上仍没有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真正感悟。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而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窟窿,而应当细致地疏导。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组织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锻炼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升华与完善。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现代人应具有设计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这应当在学校里就让学生有所了解,并不同程度地具备。要设计自己的生活,必须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就必须经常总结。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取得进步的的感受,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今后再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犯错或失误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犯了什么错及失误的原因,如何改正的措施,并制定今后的努力的方向;当学生对自身与外界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需要帮助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现在的心理状况,自己感到困惑急需要别人帮什么。学会自我总结,从思想、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及时分析,既要看到自己的逐步成长,也要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施措施,以不断完善自己。学生今天能够学会分析自己的得和失,认识自己的长短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那么,将来一旦踏上社会,他们就能够懂得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高质量地生存下去!

我们广大班主任在反思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和过去教育功过得失的基础上,用理性来把握今天和未来的教育。正确选择教育的价值趋向自觉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自主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我。

所谓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周边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大。主体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地参与班级管理及社会实践,从活动中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发展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但它又与自我教育能力有区别,自我管理能力有赖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从层次上看,自我管理能力比自我教育能力的层次要求要高,它受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等方面的制约。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是将管变导、将绑化为疏,做场外指导,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使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学生在中学时代能否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看到,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自觉,生活方面表现得比较合理。总之,在言行方面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重分寸,注重合理,有较强的后果意识,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自己,是非辨别能力强,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成熟、稳重,但他们又不属于那种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谨小慎微、不合群的孤独“老年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培养方法恰当,引导科学,他们在班集体里很容易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干将,成为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影响者。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