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题

时间:2021-02-2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古诗词鉴赏专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村舍
赵执信
乱峰重叠水横斜,村舍依稀在若耶。
垂老渐能分菽麦,全家合得住烟霞。
催峰笋做低头竹,倾日葵开卫足花。
雨玩山姿晴对月,莫辞闲澹送生涯。
【注】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村舍是诗人修建于故乡山东博山城东五十里的“红叶山楼”。若耶:居浙江绍兴之南,是著名风景胜地。卫足花:据《左传武王十七年》记,其大夫鲍庄子,为人所谗,被齐君处以断足之刑。孔子说:“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山峰倒映水中、水色衬托山光,风景之优美则仿佛如绍兴的若耶一样。
B.颔联中用“烟霞”概括景色,写出了烟笼雾锁,朝晖夕阴,淡而有致的特点。
C.“催风笋作低头竹”运用拟人手法,用迎风低头之状活化出竹子的形象特点。
D.尾联中用“莫辞”一句,明确地表现出诗人的选择是被动的,是迫不得已的。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4.D(“莫辞”一句曲折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15.(1)这首诗通过写村舍风光、山容水态、菽麦烟霞等景物及村居生活之乐,表达出诗人一种闲淡水情,(2)诗歌运用鲍庄子的典故,“低头”“卫足”,表达了诗人避祸全身的无奈,也流露出诗人的不甘和愤懑之情。(每点3分,共6分。意对即可。)
河南省许昌、济源、平顶山(三市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月)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南史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张南史,幽州人,好弈棋,曾任参军,因避乱客居扬州,后来又被征召,未赴任而卒。同人志同道合的人。辟疆"辟疆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内多竹树,唐时尚存。园址在今江苏省吴县。忆绘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吴中莼羹、鲈鱼脍,遂辞官而归。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整日与友相伴,来到陆胜宅院,这里竹树幽深,园林闲静,像辟疆园一样。 
B.额联用典,作者秋风中想起故乡的美好,此时秋雨寒凉,便与友人一同饮酒。 
C.颈联写作者归心似箭,终于不畏江水辽阔踏上归乡路,旅服已沾满了寒霜。 
D.尾联写作者醉后想要寻路,只见垂杨稀疏,满目萧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终于不畏江水辽阔踏上归乡路”分析有误)
15.(6分)随意自适。作者与友人以诗唱和,游览陆胜宅院,深竹闲园,顿觉适意。羁旅思乡。作者滞留异乡,秋风起更加思念家乡,秋雨寒凉中以酒浇愁。悲苦怅惘。作者醉后想骑马出行,却前路迷茫,垂杨萧条,无限悲苦。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闲 步 
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岛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注】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各种势力频繁相争之时。麏;同“糜”,即獐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
B.颔联用疏雨、秋花、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冷萧瑟的氛围,增添了诗歌悲凉的色彩。
C.颈联中的“惊麏”“嘶马”意蕴丰富,既为眼前所见,又语带双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D.作品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A(形象理解有误,应是“平日里抑郁烦闷、纵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闷的诗人形象”。)
15.(6分)诗人饮完一壶酒,仍无意归家;黄昏时分又远望诸峰,看是否有烽火燃起。(2分)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2分),对时局的忧虑(2分)。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隋堤  吴融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余柳可藏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注]吴融,晚唐诗人。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提”。后主: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他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作有宫体诗《玉树后庭花》,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手正在宫中与爱姬唱《玉树后庭花》玩乐。大业九年(613年)六月至八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叛乱。隋炀帝杨广派兵平息。“有古”是有远谋的意思,“有古家”指的是杨玄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提(3分)
A.首联、选取“落日”“柳”“鸦”等典型意象,渲染了隋堤衰败的氛围。
B.“搔首”一词,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诗人搔首踟蹰,焦躁不安的形象。
C.诗歌巧用对比,如堤柳的过去与现在对比,“牵龙舰”与“走犊车”对比。
D.这是一首艺术性颇高的诗作,在看似平淡的叙写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15.在这首咏古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14. B(刻画了诗人搔首踟蹰,焦躁不安的形象”错,这里的“搔首”一词,状有所思貌)
15.对隋朝兴亡的感叹。对隋朝统治者步南唐陈朝荒淫亡国之道的惋惜。对晚唐社会危机潜在的警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河南省新蔡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唐代:柳宗元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注】这首诗当作于元和十一年。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越绝:越之绝境。舂(chng):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鰅(yú)鳙(yng):两种鱼,鰅一种表面有斑纹的鱼,鳙也称胖头鱼,都属鲶鱼的一种。机事:机巧之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处越之绝境的柳州,只见山峰万千,连绵不断,首句点出贬地之远,景物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B.官印生绿绣,砚盒沾满灰尘,生动写出了诗人在柳州为官时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经旬”点出时间之久。
C.最后两句诗人寄语丈人,渴望得到关心理解,希望以自己为戒,也希望对方不要像自己一样憔悴。
D.本诗起句引出寂寞之情,中间展开景况铺写,结句以“憔悴容”回照全篇,结构可谓浑然天成。
15. 请结合全诗,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进行赏析。(6分)
14、C【解析】“希望对方不要像自己一样憔悴”错误,诗歌最后两句想要表达的是希望对方自己此时的处境。
15、(1)梅岭如藏在冷雾之中的翡翠,桂江的秋水清浅,露出了鰅鳙,颈联描绘了一幅冷清的秋日图景。(2)颈联巧妙使用了“寒”“秋”二字,营造了冷清的氛围,给人以凄凉之感。(3)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酸楚心情。(每点2分)
河南省五县市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武牢关遇雨
吴融
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
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
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
惆怅家山远,溟蒙湿翠微。
【注】武牢关,原称虎牢关,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时因为避高祖的祖父李虎的讳亦称武牢关,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人多次考试不第,此诗应为诗人科举应试再次落第,途经武牢关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关”字,写前路杳杳,暮雨霏霏,渲染了关山难越的氛围。
B.颔联出句紧承首联次句展开,因“暮”河浪“昏”,因雨而“带雾”。
C.颔联对句“重”字,既写诗人沾满尘土的衣着之重,也写出心情沉重。
D.尾联以景作结,再次营造了凄迷的氛围,寄托了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
15.诗歌讲究炼字,请赏析颈联炼字的妙处。(6分)
14.D(“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错。从“惆怅家山远”可以看出,主要抒发了思乡之情。)
15.“迷”,迷失、迷惘之意。“迷”字既是写“去骑”迷路,更是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落第失意,深感前途迷茫、迷惘消沉的心理状态。“乱”,纷杂无序之意。这里诗人化抽象为形象,融情入景,借写“斜晖”之乱,抒发愁绪萦怀的伤感。(每点3分,释义1分,艺术效果2分)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五)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秋月张祜
碧落桂[注]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注]桂:指代月亮,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写夜空一轮皓月高照,月宫里桂影婆娑,月光显得格外清凉。
B颔联从时空两方面写中秋明月之夜,突出了它的美好,意境壮阔大气。
C.颈联写诗人在极边远之地走了很久,走上城墙赏月,迟迟不愿下来。
D.全诗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情感深沉。
15.诗的尾联深化了诗的主题,请简要分析。(6分)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颈联是诗人的想象,想象中秋之月在极远的边关会久久徘徊,戍守在边关的战士在城墙上望月,也忘了下更的时间。
15.在前面描写中秋月的基础上,尾联写中秋月系着人间共有的相思之情,故今晚无论在哪里,都有人在思念亲友或故园,不只是诗人一个人,也不只是身处万里关山的人。(4分)这跳出了一般只抒发个人相思的窠臼,表现了宏大的主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人间系情事”是一个省略了主语的倒装句,意思应为“中秋月系人间情事”。中秋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天有明月,人同此心。所以“何处不相思”是指月亮照耀下的地方的人都在相思,相思的或是亲友或是故园。这样就跳出了个人抒情的范围,使主题显得宏大。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