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时间:2021-01-22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超越时代的思考,承载未来的教育需要超越当下的建设。因此,未来的教育需要建设能够“抵达”未来的新形态学校,需要构建迎接未来的新学习空间和新学习方式。在一场江苏省聚焦“面向未来的教育与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主题论坛中,几位校长围绕主题做了解读与“设计”。周刊继续聚焦未来学校的思与行,推出部分成果。

对于未来教育的图景,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象。无论怎样生动、丰富,未来教育都要回归到人的本质,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未来教育要帮助儿童探索人生、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结,进而寻求未来改造世界、创造美好。

未来教育的价值:从单向度人到多向度体

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著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而生活在这样社会的人就成了单向度的人。未来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立德树人,需要从单向度的人走向多向度的体,整体发展、立体发展、合体发展是人发展的逻辑向度,是未来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儿童的整体发展是指未来发展中他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生存、生活的能力,还需要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改造世界的担当,还包括好奇心、想象力、创新能力,抗压、耐挫的勇气,也需要有个性与活力,需要有灵魂、有视野、有担当。

   儿童的立体发展是儿童生长在天地之间,未来教育的设计要观照每一个儿童的不同;儿童是生长在古今之间的,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濡染,又有人工智能的挑战;儿童是生长在当下与未来之间的,未来教育要尽可能发现儿童的不同和无限的可能,去为世界的美好涵育创新。

儿童的合体发展是指未来教育要合国家的体,教育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要合儿童的体,满足儿童的自由与创造力的需求,是为儿童服务的;要合学校的体,彰显五彩缤纷的教育特色。

未来教育有魂、有根,无论如何展开,未来教育中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都在于眼中有人,抵达立德树人的彼岸。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未来学习的边界:从象牙之塔到学习社区

未来教育的实现,学校不再是学习的中心,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城市,未来教育要走出固定的象牙之塔,教材不是全部的世界,世界才是全部的教材,走向一座城市各个空间所构造的学习社区。

未来学校生活“去中心化”趋势。未来教育的设计要开启的是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比如从不同儿童的禅意、需求出发重新定义教育空间的功能;打破固有的班级样态,对学习场景、学习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其中的未来教室将开启十个角色功能区:问题墙——多提出好奇的想法;游戏区——多玩玩不同的组合;关联带——多找找有联系的信息;发现屋——多讲讲独特的发现;冒险角——多试试有难度的挑战;操作坊——多做做新鲜的实践;探究地——多想想解决的思路;优化梯——多改改设计的方案;人物榜——多学习爱创造的伙伴;领导树——多储存每天的美好。在这样的未来教室里,教育实践的转型将是每一天学习的常态,项目化学习会成为学习的通用法则。

未来学校与社会关系正“去边界化”。未来学校将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与社区充分地融为一体,学校里的大多数公共设施如体育场地、图书馆、科技馆等都是与社区共享的,同时更多的社会空间也能与学校共享,星河实验小学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FSC联合会,33个创新企业、社区、政府部门、大学、博物馆等成为儿童创想课程基地……儿童学习社区体现的是主体性联结,着力解决儿童的学习只有不同教育阶段相互衔接,不同形态的教育社群贯通培养;体现的是过程性建构,重构童年生活,不断发掘新的儿童实践教育渠道;体现的是在地化的共育,着力解决当代儿童被“圈养”的现实问题。“儿童学习社区”的构建,就是构建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共同体。

未来儿童的学习正“去机械化”。未来的学习中,野外创想化学习、情境化学习可以让儿童不断亲历、探究、体验;自主性学习让儿童自选、自定、自评,让儿童间可以操作、发现、创造。混龄、混班、混校的学习会成为一种常态,结伴、同伴、伙伴式的合作互助学习会成为必须,基于主题、课题、问题的学习会成为要素。无边界的未来教育会不断滋养孩子的成长,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激荡共生。从整体—个体—社群的社区方式情态,形成的价值观念、目标指向素养发展并相互关联的集合体概念,形成符合规律的育人范式。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未来学习的供给:从统一批量到个性定制

未来学习的供给逐步走向适应每个学生的“精准教育”,未来我们需要在教育的原野精确地劳作。

未来学习空间,成为发掘儿童优势智能的动力泵。未来学习空间的构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发掘每一个儿童的优势潜能,我们试图以学习时空为突破,建立未来学习空间:一个个大小自如、整合教室和图书馆等功能,融入信息技术、融合多元化课程资源、保障多样性学习方式、半闭合半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环境重构、教学流程再造的角度,撬动学与教方式的深度变革,展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实践研究,提炼“在优势空间、选优势时间、用优势方式、学优势内容、重优势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探索聚焦高阶思维培育的学生优势学习与发展之路,坚持“为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设计学习”的理念,形成发掘儿童优势智能的动力泵。

未来学习方式,指向儿童深度学习的思维桩。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新型的学习空间与之匹配,并模拟真实的事件与社会,以此满足和促进学生动手、交流互动的需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随着学习空间和时空的突破,特别是教学流程的再造,我们给予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维挑战的机会,激活每一个儿童的思维,改变儿童的学习习惯。学习空间的教学流程也逐渐延伸到传统教室,建构起聚焦思维培育的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学校重新设计学习流程,围绕真实场景中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研究,发展高阶思维,从而形成学习科学理念观照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思维桩。

未来学习供给,培育儿童关键能力的耦合器。未来学习的供给就是能让教育元素与儿童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相匹配。学校致力于打造奔腾着儿童知识流、思维流、优势流的学习供给,根据儿童的不同体验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问题、课题,借用工具、技术、支架解决问题,进行项目学习。这样的未来学习供给支持个性学习与团队学习兼备、支持问题解决与未来创造同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共育。

让未来教育拓展教育的意义和边界,指向儿童的生存技能、健康心灵、未来智能,让孩子认识自己、发现天赋,进而往想走的地方去。未来教育,朝着充满挑战的未来,建构适应儿童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结伴而行。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学习没有边界,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2020年的疫情让中国2亿青少年首次集体体验在家线上学习的新模式,也冲击出“无界”学习的理念。我们不禁思考,在未来,“无界”学习到底会进化成什么样?当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面对面的传授也不再是必须,教育者如何应对?孩子们又该具备与运用怎样的素养,来应对变化中的社会?“无界”学习的潜力是什么?更交互、更平等、更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会开启吗?打破界限之后,我们面临哪些挑战?

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无界学习”是一个值得当下所有教育学者和家长学生共同去研究的一个概念。顾明远教授表示,在教育技术界早已有一个名词,叫“泛学习”,即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的结合,这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所谓的打破学习边界只有把图书馆作为课外知识的汲取源头。顾明远让自己沉浸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增加课外阅读量来充裕自己的知识宝库。

从教七十多年来,顾明远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的巨变,他始终认为,现在新提出的“无界教学”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帮助,“学习本来就没有边界,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实行“无界学习”。但是他强调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核心要求,“在学龄阶段还是要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因为国家课程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的目标。”

此次疫情让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重心迁移到了线上,教育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顾明远教授观察到,教育形式的转变凸显出了更多的教学问题,向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更说明学校的重要、教师的重要。过去我们强调信息化社会,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了,学习空间扩大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似乎可以不要学校了,老师的作用降低了。这次居家学习发现,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程很难进行,学习质量很难保证。学生和家长迫切的希望学校早一点开学,线上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的全新教育环境,顾明远教授向身处矛盾和改革中的教师们,提出了自己的五点建议:

首先,教育观念要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二是,加强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居家学习是教育信息化一次大演习,积累了经验,也暴露了问题。

三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线上沟通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老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教材,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老师的线上教学,就不能像平时那样滔滔的讲,而是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要重视启发和点拨。重在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记忆。

五是,老师需要与每个学生联系沟通,了解每个学生在家里学习的动向,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调节心态。这个经验在学校学习时也应坚持。

   诚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形势下的“无界学习”都可以培养出出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但是核心依然是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顾明远教授还强调,“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同时拥有国际视野。”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的改变带动了学习形式的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不一定能够适合未来学生长久的学习,在谈到未来教师发展的方向上,顾明远教授认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顺从时代,做出一些改变。他认为“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光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资源和知识。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正确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保持终身学习,才能赢得未来

不少人的学习能力在踏出校门那一刻起便开始滑坡,殊不知,时代在快速发展,原地踏步就是退步。时光会记录你每一个认真学习的瞬间,你学习的知识最终会内化为你前进的动能。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夏时节,又一批年轻学子踏入高考考场,离开中学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然而,青春的憧憬并非都是欢愉,也有烦恼和遗憾。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志愿填报工作陆续开展,一些考生如愿考取心仪的大学,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悦,一些考生则可能与理想的院校失之交臂,备受煎熬,对未来有些迷惘。

无论是欣喜,还是遗憾,高考都已过去,我们都要学会向前看。考出满意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大学,虽说站在了学业竞争的更高起点上,但这绝非人生的全部。反之,一份不理想的高考成绩令人落寞,但不必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一个人的未来不取决于一场考试,一场考试也不能决定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对学子们来说,高考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路口,以后人生的每段经历都是挑战,要学会成长。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写过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是的,你会永远记得,那些为了高考废寝忘食的日子,为了梦想矢志不渝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你所熬过的夜、流过的泪,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的付出,都会照亮你前行的路,孕育日后的勃发。未来,赓续人生的崭新篇章,还需久久为功。

名校与否,不必纠结。把握大好时光增强本领,青春在奋斗中熠熠生辉。

近日,江苏一位高考状元因选修课未达到要求而无缘清北等名校,网友表示十分遗憾。这位女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肯定还是有点遗憾的,但比起后悔,更重要的是接受缺憾吧,人生不可能没有缺憾。”

就像她所说的,名校与否,何需纠结?进入名校固然是进入了一条相对高级的赛道,但能否跑好学业及人生的长跑,考验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相比高分和名校的光环,养成自觉学习及思考的能力,培养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则更为重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带来了新的发展红利,新业态、新职业层出不穷,大大拓展了新一代青年实现梦想的机会,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成长成才的机遇、施展抱负的舞台。高考后,无论你上名校,去普通院校,或是不再求学,新的生活都刚刚开始。

青年时代是求知求学、干事创业的最佳时期,去磨炼自己,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段韶华会因不虚度而留下充实的记忆。

高考是点,人生是线。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没有学生因高考赢得所有,也没有学生因高考输掉一生。不少人的学习能力在踏出校门那一刻起便开始滑坡,殊不知,时代在快速发展,原地踏步就是退步。俞敏洪曾经说过:“永远有别人跑得比你快,但只要你不停下来,就一定有人跑得比你慢,只要给你时间,你就能超过一批一批人。”

是的,保持终身学习,每一段别人百无聊赖的时光,都是你不断充盈提升的机遇。时光会记录你每一个认真学习的瞬间,你学习的知识最终会内化为你前进的动能,而凭借这种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更新,才能追赶时代、赢得未来。

对考生而言,高考的风雨和磨砺终将成为记忆的一部分,调整心态,将曾经的辉煌或遗憾置于未来的人生长河中去续写、去填补,方能散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高考,是起点,不是终点,路就在脚下。学子们,请背起行囊,踏上人生的月台,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乘风破浪。

打开未来教育图景的想象力

未来学校的三化构想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既要有眼前的殷实,更要有未来的美好,能够“治未病”。未来的学生只有在未来的学校里生活、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构想在未来创办一所理想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那么,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会如何发展和演变?徜徉于现代化办学憧憬中,我们需要对教育要素进行整体性重构,对教育流程给予再造,构建“三化”理想的办学样态。

智能化。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要更方便、快捷、高效地服务于学生发展,成为智慧型学校。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未来这些前沿技术将广泛深入到校园建设的角角落落,助推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办学,给学生带来个性、智慧、简捷的教育生活。

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于校园,必将对学校烦琐的管理程序进行“简便运算”,实现“一键在手,校园行走”的办学境界,极大地减少学生校园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率。比如疫情期间的机器人消毒、电子测温登记、师生行程追踪等,更能保障学生的在校安全;学生电子化图书检索、借阅,精准、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源……

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时代,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生活的乐园。未来的学校将是一个“小社会”,呈现立体化办学格局,学习区、生活区、劳动区、休闲区等划分更加精细、全面。

学生在社会发展锻炼的需求会在未来的学校中得到满足,以往学生出了学校门才能进入社会门的状态将会转变——学校即社会、教室即家庭。相对而言,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劳动基地、实践园地等教育设施一应俱全,未来学校中学生“读书人”的角色将演变成“社会人”角色,能够充分进行社交、就医、劳动锻炼等生活,满足和适应学生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历程都是一部“史记”。未来学校将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呈现鲜明的数字化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成长的数据库,实现个人成长的“穿越”,看到“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促进学生在记忆和对比中超越自己。

数字化学校不仅记录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点滴,更多体现在课堂容量的无限扩充,古今中外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随时可用。尤其是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相互融合转化,使学生实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师生的跨时空交流互动,在虚拟化体验和现实化实践中多向流转,不断开阔学习的视野。

未来学校要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建设“三化”式理想学校,让高质量、高品位办学在现实中落地。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